2013年,对于四川来说是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刚刚完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任务的四川,又遭受芦山强烈地震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的冲击;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又面临化解过剩产能、经济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在特殊、艰难、不平凡的一年中,四川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把握和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开创了新局面,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新风气、展示了新形象: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四川认真落实“以地方为主”的应急救灾工作新机制,迅速有效开展抢险救援,把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针对灾区实际和群众需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制定过渡安置方案和有关扶持政策,震后2个月顺利完成近80万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在抗洪抢险中,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意识,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尽最大努力避免重大人员伤亡。高度重视地震和暴雨洪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情况,实施过渡安置房提升行动,提前做好过冬御寒物资储备和发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欢乐过年。
面对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及时制定实施稳投资、抓工业、促消费、推进城镇化及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在大灾之年和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转方式调结构,关闭424家小煤矿,淘汰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企业433户,推动“七大优势产业”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天府新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三大新兴增长极”建设。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科博会、西博会等展会,集中开展了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等投资促进活动。
在通过抓发展整体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问题。加快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构建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对鳏寡孤独等困难群众采取特殊帮扶措施,守住“保基本”的底线。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仅去年一年就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125万人以上。
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和民主政治建设,制定出台了《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动真碰硬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教育引导和依法惩治两手抓,坚决严肃查处各类腐败问题,全面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