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政府发布实施《山西省“十四五”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山西省在“十四五”时期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毗邻地区合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作为中部省份,山西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发展潜力等方面优势,积极对接重大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东进对接长三角,南下携手大湾区,加强与中部省份、沿黄省份及周边省份区域合作,加速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新模式。
据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学敏介绍,规划涉及“3+N”。其中,“3”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是规划的核心内容。“与这三个区域谋求新合作,可以将山西区域融合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刘学敏介绍称。
“N”涉及山西与周边的合作,一是郑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二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三是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四是晋陕蒙能源金三角,五是黄河流域沿黄省区。刘学敏认为,对于山西省来说,与每个区域的合作和融合发展都非常重要,都是山西省全方位开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规划还明确了“十四五”区域融合发展目标和远景目标。到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瓶颈将基本消除,产业合作更加紧密,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能源合作长效机制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文化旅游合作日益加深,人才交流进一步深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与京津冀地区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全面形成,与长三角、大湾区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基本形成。
此外,规划聚焦深度融入京津冀实现联动发展、强化协作长三角实现共赢发展、精准对接大湾区实现协同发展、务实合作毗邻区实现共融发展四个维度,明确了1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设立11个项目专栏,谋划65个合作项目,同时提出3方面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