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省人社厅厅长胡斌主持的农民工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专家咨询会上,与会专家们热烈发言,从现实、历史、情感等不同角度,为建设好四川农民工博物馆献智献策。
为全面展示记录2500万川籍农民工发展历程,传承其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我省选址成都新津,建设四川农民工博物馆。按照工作进度,博物馆将于今年8月底建成,9月正式开馆。
6月1日,省人社厅召开农民工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专家咨询会,听取四川农民工博物馆建设及展陈设计方案情况汇报,并就如何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工博物馆建设展陈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听取专家意见。
在此之前,省人社厅和相关单位已就农民工博物馆建设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广泛听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多次组织展陈设计研讨会,为全面做好博物馆建设群策群力。
当天上午,来自省社科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传媒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工艺美术协会、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等,从农民工博物馆空间布局、展厅风格、色调搭配、陈列布展、历史文化等多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 “专家们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对农民工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很有价值。” 胡斌表示,下一步在农民工博物馆建设中,将认真吸纳这些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将农民工博物馆打造成精品工程。他同时强调,要高标准、严要求、加力加劲推进农民工博物馆的设计建设。农民工博物馆设计建设要“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温度、有精度、有力度,凸显农民工特质,展现农民工形象,让农民工的精神得以传承。”
据悉,农民工博物馆建成后的展厅面积将达到1800多平方米,以文物、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场景复原等为表现形式,全面形象地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群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汇聚成磅礴力量,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产业工人主体的历史。
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从1978年的118万余人增长到2021年的2500余万人,其中省外转移1000余万人,大多数集中在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用勤劳和汗水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从省内来看,2020年全省农民工经济首次突破1.2万亿元,成为全省经济重要组成部分。